找到相关内容243篇,用时17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野鸭子飞到哪里去了?——马祖禅与石头禅

    狠狠地扭起来,也就说明了这一点。百丈忍痛叫喊,马祖说“何曾飞去?——并没飞走,不就在这儿吗!” 的,马祖所问的并不是所看见的野鸭子,而是看见它的“你”自己。  这则问答的背后蕴藏着马祖禅的“作用...觉知”的你的“心”,它就是“本心、本性”,也即“佛”。除此之外,任何佛都没有。看见野鸭子的、被扭得感到疼痛的、这活生生的你的“心”,要不佛,而什么呢?马祖用单刀直入的手段,使百丈亲身体会到...

    (日本)小川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3761389.html
  • 六祖惠能的生平事略(1)

    。……礼辞已,捧衣潜出,夜南迈。”指日录等书,亦作当夜付法,当夜南遁之记载。  三 得法南归到出家受具  1衣钵的争夺 惠能在黄梅得法后,当夜便走了,渡过长江,到九江驿,直回岭南,弘忍送走了...后,由顷  路北上,遇到后面追赶的人,便对他们说见不到惠能的踪迹,可  由另一方面逃走,大众信以为真,便故道而追,惠能因此得  以逃脱,安然回到岭南,大庾岭争夺农钵的一幕,除了坛经之外  ,历代...

    演 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465634.html
  • 孝的真谛——从儒佛的观点来谈

    所有的道德观念一样,都必须经过我们本身的反省和力行,才能发挥它的意义和价值。所以说,一个人假如把孝顺父母的方法态度谈得头头道,可是间到家中,却一个不孝顺父母,常惹双亲生气的人,那我们还是说,他并...恶道则太苦,;惟有苦乐参杂的人间,知苦而厌苦,激发向上以参究人生真理和实现离苦得乐,究竟解脱的涅槃境界;㈡具有惭愧心;增一阿含经惭愧品中说:“以人间有惭愧心,不与六畜共同。”惭愧就是自视不足,要求...

    蔡诚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468569.html
  • 碉楼 庙宇 园林——西藏传统建筑的沿革

    时期藏传佛教完全确立了它的地位,表现在建筑上,寺院建筑已经有了规模,有了规范,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由于前弘期藏传佛教的基本特点,寺庙的基本功供奉神佛的场所。根据这样一种需要,前弘期的寺庙建筑中大...这个范畴的建筑作品。而代表这一建筑水平最高成就的作品就是始建于公元7 世纪,完成于公元17 世纪的布达拉宫建筑。  贵族宅院  代表西藏建筑发展的主流寺庙建筑,这显而易见的。除了寺庙建筑外,贵族府...

    中国西藏杂志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4370363.html
  • 茶的演变与风格

    清”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。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浑浊不堪的呢?从宋代开始,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,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。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撤无色靠找。其询制讨程中的榨、淋浩与“出奋.”诸盾T序...经历过极“俗”之阶段的,而且,直至现今,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。 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。《诗经·谷风》中的“谁谓茶苦,其甘如怡”的“茶”许多人便认为“茶”。西汉初马王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2971578.html
  • 南怀谨老师谈西藏文化

    现阶段中的西藏,大体仍很保守,但上层社会,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化知识,如一般大喇嘛与贵族们,通英文者很不少,对于世界现势并非不了解,或者比一般看法,更有深刻的理解。不过他们安于平静无忧的生活,不想与外界...引起一般僧俗的兴趣,所以有汉僧大勇法师赴藏学习的创举。大勇到了西康就圆寂了,抗战期间,据说已经找到大勇的转身灵童,又入藏学密去了。以后有法尊法师、蜀僧海、、超一等入藏学习,他们都是学习黄教,后来都...

    南怀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4678622.html
  • 从身说起

      从身说起   杨云唐   人生不管有成就或无成就,只要未证得诸法实相(平等、清净、无生…),则都在流浪,亦即都没安住而会不断起心动念,而只要有念,就有做不完的事。流浪的人生即不安的...,而且不同众生吃不同的食物及有不同的需要,这皆业习果报使然。人由业生又受制于业的牵引而起心动念,是以经上说“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由业”。由于此身由业化生,所以此身自然不免要随业缘而老病死,非我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579013.html
  • 略谈佛教与科学

    被利用的祇迷信而不是宗教。   二、 从佛教的教义看佛教与科学   我曾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说,在编各类辞典时学者们最不愿意写“宗教”这一条目,原因不大容易说准确。但这里有一点比较肯定的,那就是:宗教一种信仰。   信仰一种需要。自称“甚么也不信”的人。信自己,或者信甚么也不可相信的“怀疑论”(一般来说这种情况难以贯穿人的一生,祇一个阶段)。   佛教...

    李家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12284792.html
  • 诸家大手印比较(七)

    分别为无实质自性以为修;同样,一切于善,即于知此善无自性,一切于恶,即于知此恶无自性,乃至一切贪嗔等毒,即于知其皆无自性以为修,如是毒药转成醍醐,烦恼即菩提,不起修整,然又绝无散乱,以守护自心;如是无住无缘,任运而不违越自心,明净本体者,即同于手执明灯,照破黑闇,即守护三昧耶。又分别执着,岂惟违犯三昧耶,简直亦未为随顺于一切法教蕴故;惟永离分别执着,以无所住而生其心者,方徹三藏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885443.html
  • “大哉问与小哉问——圆融禅寺”系列之五 “大千世界入圆融”

    左右得了将自己的辟支佛安奉在哪家寺院。白玉佛尽管父王为生子而作,但他是嫡出长子、“世子”、“王储”。   为什么不是开封大相国寺、登封少林寺、洛阳白马寺,而是圆融寺?   这恐怕与明初朱...,空来空去的,让不少人把修持手段当成了修行目的——记下了“空”,忘了“空”为了“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”,更忘了《心经》落脚点在“涅?”、在“除一 苦 实不虚”。   缘起、因果、平等、慈悲、...

    陈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0887097.html